日前,以露营为代表的户外旅游方式备受追捧,支着折叠桌、缠着小串灯、撑起复古天幕的精致露营,成了年轻人喜欢的度假方式。在东平,有这么一个地方,让你回归诗意田园,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这里的每一个游玩项目都很治愈,它就是——东平街道塘坊村。
近年来,东平街道塘坊村立足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湿地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其中,把精品民宿的规划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方向,开启精品民宿建设新局面。
民宿激活露营经济 创新经营带动增收
“来,大家手拉手围绕篝火组成一个大圈,一起动起来!”8月18日晚,在东平街道塘坊民宿区的依远小院,盛夏的夜晚搭配炙热的篝火,足以点燃载歌载舞游客们的激情。
“第一次在夏季体验篝火晚会,大汗淋漓,别有一番滋味。”来自菏泽的游客李先生携家人朋友一同暂别城市的喧嚣,到此体验夏季的田园生活。
暑假期间,以享受户外风光、家人小聚、休闲放松为核心的露营成为游客休闲的新热点。就近找个郊外的赏花地,围着篝火吃着烧烤跳舞、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可能是这个假日最为惬意的“打开方式”。
刘德胜是地道的东平人,一年前接手经营塘坊民宿区的经营。“以前这里主要就是传统民宿,特色不明显,通过在多地考察后,我发现露营颇受现代年轻人的喜欢,再加上东平及周边没有类似的休闲项目,于是就修建了依远小院露营基地。前来露营的大多以家庭为单位,露营基地提供自助烧烤服务,烧烤器材和帐篷等均由基地提供,游客只需要缴纳80元就可以吃到饱,玩累了可以直接在塘坊民宿入住。”刘德胜介绍。“在民宿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要想突围,一定要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立个性。同时,在提供舒适住宿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丰富多彩的衍生活动。”
“一年前塘坊村开始与专业公司合作经营民宿区,目前,塘坊村已经尝到合作的红利,村集体每年收入租金10余万元。并且成为东平县休闲旅游的‘打卡地’,吸引游客近万人次,塘坊民宿入住率超80%,完全突破原经营模式,实现了效益与影响力双丰收。”唐坊村党支部书记张顺说道。
旅游产品串珠成链 民宿空间无限延长
“怎么把游客‘留’下来,不虚此行,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刘德胜告诉记者,“多种类型的民宿能让人保持新鲜感,吸引游客反复体验。”刘德胜的设计让民宿有了很多回头客,这些回头客又带来一拨拨新客人。
塘坊民宿区将东平街道的各项旅游产品串珠成链。让游客们在塘坊民宿“安营扎寨”后,不仅能够体验民俗风住宿、露营,在东原书屋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享受室外游泳馆水上项目、棋牌室、KTV、电玩等轰趴馆,还能去史楼村的丽莎的乐园与小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家庭教育主题馆参观学习,去戴村坝看一下壮观的“戴坝虎啸”。这种从精品民宿到吃、住、游、玩为一体的项目,让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在塘坊迅速崛起,也吸引不少周边地区的游客驱车来到此地,拍照“打卡”。据刘德胜介绍,他经营的露营基地实现了每天“场场爆满”的盛况。每天接待的客流量大约在100—400人次之间,营业收入基本维持在每天10000元左右。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旅居特色村庄
“以后,我还准备将塘坊民宿区与周边的史楼村结合起来,打造成青少年社会实践中心,把青少年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加入进来,与东平街道史楼村家庭教育主题馆、稻屯洼湿地公园、戴村坝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抓好青少年核心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育,吸引周边地区更多的游客群体来到塘坊,为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团队拓展训练、家庭亲子游等提供有利条件。”他对于塘坊民宿区下一步的规划充满了信心。
近年以来,塘坊村先后被评为“泰安市旅游先进村”、“市级文明村镇”、“山东省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并通过“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项目,全力推动全村向旅游方向发展。东平街道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与污水综合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塘坊民宿区便是利用“一户多宅”清理收回的旧房屋和荒片,提升打造的5套“塘坊旧宿”、8套LOFT公寓和1套屯顶石屋特色四合院,为村庄发展注入了经济力量。刘德胜自去年8月份接手项目以来,共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塘坊民宿区各项目建设,将塘坊民宿区打造成东平新的网红打卡时尚标杆,不仅可以满足游客游玩住行的需求,更能让游客找到家的感觉。
炎炎夏日,放下手中的琐事,带上亲朋好友,一起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自然静谧。东平街道塘坊村将继续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为基点,继续深挖当地生态、文化资源,更好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力争把塘坊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走出符合实际、突显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柴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