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东平县  东平县公安局  东平湖  接山镇  东平街道  东平县人民法院  东平  大羊镇  东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梯门 

双眼几乎看不见的东平媳妇撑起一个家

   2020-08-12 齐鲁晚报85

  “既然嫁到了老张家,就得做一个称职的张家媳妇,称职的山东媳妇。”在老湖镇展庄村,有这么一位媳妇,名叫胡艳玲。从黑龙江嫁到山东的她,全年无休地照顾老人,一日三餐,端屎端尿,直到老人去世。而如今,三位老人中唯一剩下的叔公,又成了胡艳玲照顾的重中之重。

  鼻梁上架着2000多度的眼镜

  通过多洗几遍尿盆来判断脏净

  “咯咯咯……”

  伴随着清晨的鸡鸣,位于老湖镇展庄村的胡艳玲慢慢从梦中醒来。靠着双眼仅存的一点视力,她摸索着起床、穿衣、洗漱,最后戴上她那厚得像瓶底儿一样的2000多度眼镜。

  “醒了呀,妈妈。”借着晨曦的光亮,胡艳玲发现婆婆也已经醒了,公公还在睡着。打过招呼,胡艳玲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个工作——倒尿盆。一手端着尿盆,一手微微向外张着,慢慢向厕所的位置走去。

  因为视力不好,哪怕是在自己家中,胡艳玲也常常摔倒,有时是因为一根掉落的树杈,有时就是一只拖鞋。倒了尿盆,胡艳玲到自来水管旁,接着将尿盆刷干净。

  她是个挺爱干净的女人,哪怕是尿盆,她都要刷得干干净净。因为不能很好地判断是否干净,胡艳玲的方法就是多洗几遍。 “我洗的遍数多了,它就干净了。”扶了扶眼镜,胡艳玲说道。除了刷盆,还有洗被褥、扫地时,她的诀窍都是:多做几遍。这个从东北长大的山东媳妇,声音很是嘹亮,听她说话,感觉生活都充满了干劲儿。

  伺候完公婆还要伺候叔公

  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

  洗完手,胡艳玲便去做饭,一锅煮得烂烂的面条,就是一家人的早餐。煮好后,她盛了两碗,分别端给卧床瘫痪的婆婆和行动不便的公公。有时,婆婆实在没力气,胡艳玲就让婆婆贴在她身上,一点点喂给婆婆吃。

  伺候完公婆,胡艳玲还没顾上吃饭,便端着一碗饭出了门,目的地是同村的叔公家。叔公是个鳏寡老人,一辈子没有娶妻,无儿无女。几年前,因为车祸撞断了胳膊,照顾他的重担,也落在了胡艳玲的身上。

  看着叔公吃完饭,胡艳玲又开始了她缓慢的回家之路。几百米的距离,胡艳玲清楚地记着,有几个拐弯,有几处凸起的石头,为了减少跌倒的次数,她只能一遍遍地记住。

双眼几乎看不见的东平媳妇撑起一个家

  ▲胡艳玲照顾叔公

  终于回到了家,吃着已经糗了面条,对于胡艳玲来说,一天的忙碌生活,才刚刚开始。等待她的,还有公婆随时的大小便、随时可能被弄脏的裤子被褥、午饭晚饭以及家里的鸡鸭和地里的菜。

  这样的日子,从胡艳玲决心自东北回到山东照顾公婆的那一天开始,已经持续了七八年。后来,公公去世了,再过5年,婆婆也去世了。十几年夜以继日的照顾,有难以言喻的辛苦,但何尝没有精神上的依赖。

  丈夫在外打工,儿子上学,陪伴胡艳玲最久的,就是婆婆。“我婆婆没说过啥漂亮的话,但是有一次,她跟我说,艳玲啊,你可千万别回东北,你走了,谁来照顾我啊!我就觉得,婆婆她是认可了我的照顾。”

  二十五六岁的胡燕玲

  一个电话让她决定从黑龙江回到山东

  时间回到1993年,18岁的东北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31的山东小伙,两个人组建了家庭,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这个姑娘就是胡艳玲。

  一家三口在她的家乡黑龙江鹤岗,度过了大概是胡艳玲最轻松的八年。这里有她的娘家人,她的姐妹朋友,也有她的小家庭。虽然跟远在山东的公婆姑姐没见过几次,但是也经常打个电话,聊聊家长里短,互报平安。

  直到有一次,在与大姑姐的聊天中,胡艳玲得知,身体一直很虚弱的婆婆,突然累倒卧床不起,而公公,从年轻起就有很严重的驼背,一辈子都没干过重活,这几年更是每况愈下。两个老人,吃饭都是问题。

  那时候的胡艳玲,虽然结婚多年,也就才二十五六岁,在听到这件事儿的时候,她瞬间做了一个决定——回山东,照顾公婆。

  嫁到了老张家

  就是老张家媳妇

  可想而知,这件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艳玲,你本来眼就不好,过去了还得照顾老人,你照顾得了吗?”“你想好啊,照顾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很可能要搭上你半辈子。”姐妹朋友的劝说,让胡艳玲心里很熨帖,这些难题,她何尝不知道,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回山东。“我既然嫁到了老张家,我是他家的媳妇,就得照顾老人。”

  就这样,胡艳玲带上7岁的儿子,和兜里跟姐姐借来的1000元路费,踏上了去山东的征程。在火车上站了30多个小时,又辗转汽车等等,经过了两天一夜,终于来到了生养丈夫的土地,来到了这个等待她的清贫的家。

  在这里,她全年无休地照顾老人,一日三餐,端屎端尿,直到老人去世。而如今,三位老人中唯一剩下的叔公,又成了胡艳玲照顾的重中之重。“我叔公遭遇了两次车祸,一次胳膊撞断了,一次腿骨折了。”胡艳玲说。前几年,叔公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又是胡艳玲在旁照顾,直到出院。当时,叔公拿出了400块钱给胡艳玲,让她交给医院。胡艳玲答应了下来,可是她知道,这些钱哪够呢?狠了狠心,她拿出了好不容易攒下的积蓄,给叔公治好了病。这一场病,花了9000多元,对于胡艳玲一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在胡艳玲的照顾下,叔公渐渐能站起来了,如今,靠着搀扶,还能出来走几步。

双眼几乎看不见的东平媳妇撑起一个家

  攒了多年的积蓄

  换来了儿子女朋友的“嫌弃”

  这些年来,胡艳玲的丈夫一直外出打工,因为年龄大了,也没有啥技术,就在工地上打零工。“刚来山东的时候,我对象一天赚个10块钱,冬天活少,才能赚7块钱,一家人靠着这点钱,勉勉强强撑了下来。”胡艳玲说,这几年,丈夫的工资高了,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块钱了,这个家才攒了一些钱。

  攒的这些钱,用来给儿子娶媳妇,这是一家人的心愿。然而,儿子领回的女朋友,来这个贫困的家看过之后,执意与儿子分了手。那句“我觉得你妈这样以后也帮不上我们”让胡艳玲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有难堪,也有自责。这个淳朴的农家女,第一次觉得,拖累了孩子。

  从小患眼疾

  清贫的家庭放弃了治疗

  胡艳玲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女儿。她跟着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没分家,家里的钱都在老人的手里。

  三岁时,生了一场眼疾。“当时很多小孩都得了眼疾,所以一开始家里人也没注意。”几天后,眼疾愈发严重,胡艳玲的爸妈去求奶奶出钱治病。   没想到,一向重男轻女的奶奶,直接说,“小丫头片子,也不是什么大病,不用治。”后来,胡艳玲的眼睛开始流脓,双眼几乎睁不开了,妈妈再次恳求,才终于从奶奶的手里要来了5毛钱。

  靠着这5毛钱,胡艳玲打了两针,吃了消炎片,眼睛终于睁开了。但是视力却变得极差,“医生说我这不是近视,是残疾。”虽然带着2000度的眼镜,可是对于她来说,世界依旧是一片模糊。与人交往的时候,她都是靠颜色分辨,如果不是靠近了看,别说人的相貌,就连性别也分辨不出。

  攒不够做手术的钱

  治眼成了她的幻想

  “这些年,艳玲这视力是越来越差了,万一真看不见了,这个家可要塌了。”展庄村的村主任张庆春说,虽然视力不好,但是胡艳玲还是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从过世的公婆,到今年83岁的叔公,每个人都离不开她的照顾。“这么孝顺的人,嫁过来之后,没过过一天轻松日子。”为了让胡艳玲在照顾叔公的时候少摔几次,村里专门争取,给胡艳玲叔公门前铺上了水泥路。

  叔公的家

  “可能是年纪大了,怕不方便,叔公老是悄悄跑回自家的老房子,不肯住在胡艳玲的家里,所以这些年,艳玲只能一直来回跑。”张庆春说,现在艳玲有个每月80多元的残疾人补助,村里人也在想办法,尽力帮她再争取一些保障。

  靠着摸索,胡艳玲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也像一个纽带一样,连接起了一个孱弱的家庭。

  很难想象,一个瘦弱得几乎看不见的女子,不但照顾着三个不能自理的老人,还养大了孩子,养了鸡鸭和羊,种着地,还将朴素的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因为眼睛经常长结石,胡艳玲也要去医院去除结石。医生跟她说,“姐姐啊,你回去好好攒攒钱,以后来治眼睛。”她却只能尴尬地跟着笑笑,因为她知道,这个清贫的家里,攒不够做手术的钱。她不能想,也不敢想。

  “我这双眼,从记事儿起就这样,治疗的事情,我还真没想过。”胡艳玲说,“但是我也有过幻想,幻想着,我这双眼睛好了,我就能跟村里的媳妇们一样,去附近的玩具厂、服装厂打工了。我就也能赚钱了。”

  说完这句话,胡艳玲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那上翘的嘴角,微微握紧的拳头,是那样充满期待。

 
版权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东平网"字样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东平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同时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若不想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东平网官方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东平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东平新闻
点击排行
推广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增值服务  |  版权声明  |  删稿申请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c)2008-2024东平网 京ICP备130391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