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东平县  东平湖  东平县公安局  接山镇  东平县人民法院  东平街道  东平  东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大羊镇  梯门 

梯门镇:“老棚民”赶上新潮流

   2023-04-23 大众日报14

  天刚蒙蒙亮,在梯门镇东柿园村,69岁的村民牛家珍就跑到了自家的地里,“睡不着了就跑来看看我这新棚,等风不大的时候马上就覆膜了。”他边检查边说。

  东柿园村是全镇特色农业起步较早的村,2008年村里号召大家发展大棚种植,当时牛家珍、李鸣强、徐家宝等10多个人积极响应,一家一户地自己掏钱,流转了地、建起了大棚。

  “我也吃过亏。”牛家珍说道。10多年前,他跟着村里建了2个暖棚。从搭土坯墙,到撑杆、覆膜,满心欢喜与希望的牛家珍“一把一把土、一根一根杆”地把自己的两个大棚建了起来,一年到头也没少忙活。“当时我觉得我年纪也大了,家里也有一摊子事儿要管,没办法像他们年轻的一样出去跑市场。”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没有市场、产业形不成体系,他的西红柿种下了却没长好,收获了却卖不动。他回忆道,“时间一长,我心里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慢慢地也就放弃了。”

梯门镇:“老棚民”赶上新潮流

  后来牛家珍的棚一直闲置到2022年。这一年,梯门镇推动特色农业全域发展。“很多农民有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和意愿,肯出力、肯吃苦,但是在咱们梯门种大棚能不能挣钱?没有这么多钱投资怎么办?不会种怎么办?卖不出去怎么办?”梯门镇党委书记米厚章说,“产业发展起步阶段,面临着产业体系不完善、群众转型发展没经验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靠前一步,发挥引导作用;就需要党员干部靠前一步,释放示范作用;就需要我们服务靠前一步,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为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梯门镇组建了专班,成立了园区党委,聘请了4名技术员常驻,培养起一批“新农人”,引进了国家级专业合作社,还有育苗大棚和蔬菜批发市场即将落地,镇村干部齐上阵,执实干之笔擘画特色农业全域发展美好蓝图。

  2022年的一次外出学习让牛家珍印象深刻,那时镇上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前往寿光考察,路过纪台镇王牟村时看到大棚,一行人便下来和当地群众交谈。他说道:“当时我们碰到了一个老爷子,和我年纪差不多大,他自己种了一个棚的茄子,一亩多地,一季就能卖四五万块钱。他儿子也种棚,就在他的旁边,一家人乐乐呵呵的,日子过得很舒心。”听当地的农户算算账,向人家取取经,每到一个地方,他的信心就更增一分。

  时间来到了2023年的4月,对梯门镇来说,这是一个瓜果飘香收获满满的季节。2K精品西瓜、玉菇甜瓜、红金蜜甜瓜、土豆陆续成熟、接连上市,在这样的时间节点,牛家珍又跟着镇上参观了一次梯门的大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牛家珍连连感慨。东柿园村“两委”成员宫延勇说:“大家伙都知道去年全镇新发展特色农业超过万亩,但没想到大棚里的瓜果蔬菜种得这么好,这收获了价格还这么高。”2022年从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特色农业的宗海滨看着忙着收获的工人感慨道:“这近一年的时间,我们边种边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种大棚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产量都不错、效益也挺好,这越种啊,越有信心啦!”

  越看信心越足,越种信心越足,这就是梯门镇特色农业的蓬勃活力,这就是全域发展为群众带来的十足底气。

  “现在镇上也是大力支持倡导,建棚每平方给补贴5块钱,并且还给贷款的户补贴利息,再加上村里一个棚给补贴2000块钱,有这些好政策,我自己又贷了3万块钱,计划着把原来的那俩暖棚修整修整,再在自己地里建一个棚,在自己地里建棚啊,又把地钱省了。我这个老棚民也赶上了新潮流,重操旧业啦哈哈!”七十而从心所欲,已近古稀的牛家珍意气风发地说道,“这一回啊,我儿子也不出去打工了,和我一块种棚,我们爷俩既作伴又赛棚,老把式带个新农人,我们全家致富奔小康!”(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小凡)

 
关键词: 梯门镇 东柿园村
版权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东平网"字样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东平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同时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若不想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东平网官方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东平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东平新闻
点击排行
推广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增值服务  |  版权声明  |  删稿申请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c)2008-2024东平网 京ICP备13039121号-2